來源:新浪新聞
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上今年來服裝行業走下坡路線,許多曾經知名的服裝巨頭,如今卻銷聲匿跡。曾經火爆一時,在2018年取得超100億營收,擁有9200多家線下門店的拉夏貝爾,如今也難掩虧損業績,債臺高筑,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令人唏噓。
1998年拉夏貝爾成立,并投身女裝行業。多年來拉夏貝爾不斷發展,并在2003年時迎來發展轉折點,走向輝煌。彼時非典導致全國經濟低迷,服裝行業也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拉夏貝爾反而加大生產,開始瘋狂促銷,由此名聲大噪。此后,其更是開啟了全國擴張之路。
就這樣,拉夏貝爾很快在全國打響了名聲,并在2014與2017年,先后登陸港交所與A股。然而短短兩三年,拉夏貝爾的業績卻大幅崩盤,2018年其營收雖突破100億,但出現了首次虧損。2019年,拉夏貝爾的凈利潤更是落至-21.4億元。同年,其更是關店4400家。
如今拉夏貝爾還債臺高筑,今年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已達90.56%,而在2018年時,這一數字還是59.01%。為何拉夏貝爾會沒落的如此之快呢?這與其瘋狂擴張擴張不無關系。高擴張同時也為拉夏貝爾帶來了高存貨,高費用問題。由此,使得拉夏貝爾財務費用居高不下,2019年時已達2.42億元。
糟糕的業績,使得拉夏貝爾在今年7月份時,遭到了退市風險警示。面對這一境況,拉夏貝爾選擇倒賣商標來求生。在今年7月與9月份,拉夏貝爾兩次變更公司名稱,最終更名為“依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拉夏貝爾的業務運營模式也發生了改變。
此后,拉夏貝爾將變更為“品牌授權”與“運營服務”模式。也就是說,拉夏貝爾未來將通過給供應商、經銷商等商標授權的方式來盈利,而不再進行產品設計、銷售等環節。這種模式與花花公子、南極人等很是類似。其中,南極人電商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靠著商標授權,其成功上市。
通過這一模式,拉夏貝爾的確可以減少線上運維成本,并在線上大面積推廣。“賣吊牌”確是一種可行的自救方式。但是,拉夏貝爾轉型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并且,“賣吊牌”往往會使得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拉低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