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標注冊量增長背后的驅動因素
更新時間:2020-12-01 16:34:25
中國在商標申請方面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2018年,全球商標注冊量超過1000萬,其中70%在紅龍地區注冊。這延續了過去18年的趨勢。在過去的10年(2008-2018年)中,中國的商標申請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從2008年的67萬多個增長到2018年的700萬多個。
是什么推動了中國的知識產權擴張?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篇論文,中國的快速增長之路始于1978年。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得益于尼克松總統1972年對中國的訪問,中國結束了孤立,并開始在國際市場上交易。然后,該國開始鼓勵企業家精神,投資于工業生產,并放開對外貿易和投資政策。
對人的投資是另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中國的教育體系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盡管上學時間長,對成就的關注有其黑暗的一面)。
1978年后,企業家可以自由設定自己的生產力目標,解雇無生產能力的員工并進行利潤再投資。為外國投資打開大門已經建立了工廠,創造了就業機會,將中國與國際市場聯系起來,并導致了重要的技術轉讓。
如今,“商業服務”和“研究技術”相關服務已成為中國最常見的商標申請。鑒于在1978年之前,中國五分之四的工人從事農業工作,所申請的商標類別和數量表明了中國在過去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
商標法改革加強了中國的地位
近年來,由于惡意商標申請,中國遭受了聲譽損害。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屆常務委員會于2019年4月通過了《中國商標法》第四次修正案,表明了其對遏制惡意檔案,故意侵權和假冒商品的承諾。
根據新法律,任何無意使用的惡意商標申請商標將被駁回。首次,不誠實的舉報人將受到司法和行政處罰。
最后的話
中國知識產權申請量的指數級增長為一個國家如何在短時間內扭轉命運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見解。盡管美中貿易戰一再斷,但亞洲巨人最近的立法變化表明,它沒有計劃放棄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不斷增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