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更新時間:2020-12-01 16:21:27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近日,廣州市知識產權局發布數據顯示:今上半年,廣州市知識產權促進工作發展態勢良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近200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企業發展的急需資金,融資總額達到27億元,質押專利總數超過740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惠及企業197家,幫助企業降低了融資成本,有力推動了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工復產。
多模式分擔風險?降質押融資成本
廣州市自2016年設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下稱風險補償基金)以來,通過運用多種模式降低知識產權融資成本,提高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功率。
“我們根據企業發展情況,與合作銀行、保險公司和評估機構等承擔不同的風險比例,提高了企業融資成功率。通常情況下,銀行為企業發放貸款所產生的貸款本金損失,由風險補償基金和銀行平均承擔。但是,一些初創企業雖然資金緊缺,但未來發展前景較好。這種情況下,采取由風險補償基金補償出險項目本金的50%,其余由保險公司、評估機構和銀行等按比例分擔風險的融資模式。” 風險補償基金管理人孫霞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幫助51家企業獲得貸款超過2億元,加快了企業復工復產步伐。
與此同時,廣州市還組建了總規模達6億元的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向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幫助他們恢復生產。
多途徑對接機制?促融資良性發展
據廣州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促進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知識產權質押逐漸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途經和手段,受到創新型企業的青睞。目前,為幫助企業融資,廣州市已建成銀行和企業合作,銀行、企業和服務機構合作等多途徑對接機制。多種途徑互為補充,推動廣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良性發展。
“得益于多途徑對接機制,我們通過信息分析、價值評估等方法,幫助一家名為藍谷家居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專利+商標’混合質押形式,成功獲得貸款。”廣州知融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前明表示,廣州市形成的多途徑對接金融機構的融資環境,以知識產權為質押物、以知識產權信息為評估基礎,開展企業價值評估分析,并幫助企業獲得融資,較好地解決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多產品有效供給?拓質押融資市場
近年來,廣州市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不斷完善自身融資產品,簡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流程,形成了一些“短、平、快”的專利質押融資產品。當前市場可供選擇的融資產品已達10余種,融資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
據了解,因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對城市的知識產權分布較為熟悉,擁有高質量的知識產權資源,廣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對城市專利權質押融資的貢獻率已超過50%,包括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三環知融貸”在內的知識產權融資產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疫情期間,雪利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購買‘三環知融貸’,在短時間內成功獲得銀行發放的資金,為該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爭取了發展時間。”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金融部負責人伍玉錦介紹。
據介紹,廣州市專利質押融資總額已從2016年的2.3億元升至2019年的54億元,連續3年實現融資總額倍增。2019年,廣州市專利質押融資額突破50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廣州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將會進一步推進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多模式運作、多途徑對接、多產品供給,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助推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