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長江知識產權論壇聚焦武漢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制定
更新時間:2020-12-01 16:20:13
來源:瀟湘晨報
8月21日,第四屆長江知識產權論壇邀請全國專家,聚焦武漢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制定。多位專家建言獻策,將知識產權事業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據介紹,我市知識產權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每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PCT國際專利受理量等指標均超額完成,并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專利申請總量累計265989件,較“十二五”期間增長99.86%。武漢地區共有78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專利獎、專利優秀獎等。
論壇開幕式和專家演講環節由武漢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華中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劉華教授主持。武漢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秘書長、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副教授代江龍,代表規劃研究專家組介紹了武漢知識產權“十四五” 規劃制定情況。他表示,十四五規劃的制定要充分考慮新發展形勢,“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防疫常態化與疫后經濟恢復發展的要求。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澤欣提出,十四五規劃制定,要進一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和進一步貼近人民群眾,這是知識產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路徑。“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將充分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原院長、教授何敏強調,市場準入標準與產品質量標準的融合、專利技術與技術標準的融合是未來兩大必然趨勢;政府于融合至關重要,提升企業專利管理與運營水平是政府職責所在。
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治國介紹陜西省知識產權“十四五” 規劃制定情況,為武漢提供樣本參考。
中國政法大學品牌與社會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劉瑛教授提出,新型市場監管的實質就是信用監管;強調知識產權信用,培育本土品牌等多條建議。
原武漢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董宏偉表示,武漢市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的編制,應該圍繞武漢市中心工作和戰略部署而開展。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知識產權新一輪規劃的制定要廣納賢言、科學設計、系統編制、便于實施,要成為我市建設知識產權強市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施工表。
長江知識產權論壇,由武漢知識產權研究會自2016年起持續舉辦,聚焦知識產權前沿問題,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前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學術品牌活動。
來自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機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知識產權社團組織的特邀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