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啟動了知識產權倡議,以促進印度的知識產權申請
更新時間:2020-12-01 15:53:33
聯盟教育部將很快啟動一項國家知識產權掃盲計劃。教育部首席創新官Abhay Jere表示:“當我們查看高等教育機構時,我們95%至97%的機構從未申請過IP(知識產權),因此我們感到,如果我們擁有為了在這些機構中創造一種知識產權創造的文化,我們需要確保我們使他們能夠識字,訓練和手持這些工具。”
他還強調說,中國的年度IP申請量約為140萬,其次是美國的70萬,而印度則約為45,000-50,000,其中印度人僅占30%。他著重指出,印度擁有超過45,000所高等教育機構,10,000所技術機構,以及超過800,000名學習或從事各種技術工作的學生。但是,由于缺乏凝聚力的知識產權生態系統,知識產權申請量仍然很少。他補充說:“?這需要改變,因為我們有800,000名學生僅在學習技術,總體而言,我們有大約4千萬名學生正在追求高等教育,但是如果您查看來自教育機構的IP,則不超過2,000名-2,500,這些僅在頂級I組織中生成。”
教育知識產權:專利,外觀設計和商標負責人解釋了培育下一代創新者的必要性。他說,印度需要為來自貧困家庭的有功學生設立獎學金計劃。他解釋說,這樣的學生不會因參加純科學和研發活動而冒著職業風險,而更傾向于在畢業后立即獲得工作機會。新教育政策還將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根本性的改變。將成立類似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國家研究基金會,以促進我們教育機構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教育部也正在培訓創新大使以增加IP申請量。
該部意識到,對于擁有知識產權申請,創業,將這些知識產權轉變為企業,將知識轉變為財富的學院和學生,沒有明確的激勵措施。因此,教育部還制定了針對教師和學生的國家啟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