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與俄羅斯等8個獨聯體國家及土耳其均簽有自貿協定,格魯吉亞法律制度比較健全,已經成為有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目的地。近日,中國-格魯吉亞自貿協定已完成國內審批程序,將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協定于2015年12月啟動談判,2017年5月正式簽署,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啟動并達成的首個自貿協定。廈門企業可借道格魯吉亞向北進入俄羅斯等獨聯體市場,向南進入土耳其市場,向西進入歐盟市場,拓展“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我國與格魯吉亞貿易發展迅速,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雙邊貿易規模從2012年的7.74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15億美元,年增長1.3%。我國自格魯吉亞進口的產品以葡萄酒、果汁等農產品,以及礦產品、紡織服裝制品等工業品為主。格魯吉亞自我國進口的產品以工業品為主,其中電子和機械產品比重最大,占格魯吉亞自我國進口總額的33.63%。
中格自貿協定生效后,格魯吉亞將對我國96.5%的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所覆蓋的商品約占格魯吉亞自我國進口總額的99.6%。我國將對格魯吉亞93.9%的產品實現零關稅,所覆蓋的商品約占我國自格魯吉亞進口總額的93.8%。
2016年,廈門企業對格魯吉亞進出口總額為716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石材、罐頭和鞋靴等產品,主要進口產品為酒類。根據降稅清單,協定生效后,廈企傳統優勢出口產品石材、罐頭和水果蔬菜等進入格魯吉亞的關稅將直接由12%降為零。我國自格魯吉亞進口的葡萄酒的平均關稅將從14%降為零,其他烈性酒的關稅也有2%-40%不等的減讓,廈門作為全國進口酒第三大口岸,也將從中受益。初步估算,中格自貿協定正式實施后,廈門企業每年將節省關稅近300萬元,其中石材、罐頭產品年受益超100萬元。
中格自貿協定生效后,在自貿協定“紅利”政策的助推下,廈門市出口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廈門檢驗檢疫局提醒出口企業,出口格魯吉亞時,應及時關注自貿協定實施動向,用足用好原產地政策,主動申請原產地證,充分享受關稅減免,搶占更有利先機,提高國際競爭力,擴大對格魯吉亞的出口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