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全省市場主體總量突破800萬戶,居全國第三。山東省實有企業225.9萬戶,成為全國第三個超過200萬戶的省份,實有私營企業突破200萬戶,成為全省企業快速發展的絕對主力。去年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806.8萬戶,列廣東、江蘇之后,同比增長13.6%,比全國平均增幅高了0.9個百分點;實有注冊資本(金)16.6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年內,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49.6萬戶,同比增長4.5%,扭轉了2016年的下降態勢(降幅7.1%),注冊資本(金)3.4萬億元,同比增長25.3%。從數量上看,市場主體總量由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12.6萬戶,發展到2017年的806.8萬戶,凈增加近400萬戶(394.2萬戶),增長95.5%;實有注冊資本(金)以年均凈增加近3萬億元的速度,由2013年的5萬億元,發展到16.6萬億元,增長2.3倍。年內新登記市場主體和注冊資本(金)數額與2013年相比分別增加80.7萬戶和2.9萬億元,分別增長1.2倍和5倍。
企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公司制企業發展迅速。到年底為191.2萬戶,同比增長23.5%,比各類企業平均增幅高了5.1個百分點,占企業總量的84.7%,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股份有限法人公司7235戶,同比增長23.9%。二是新設小微企業活躍度較高。全省大力推動小微企業“雙升戰略”,引導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據調查,2014年至2016年全省新設小微企業活躍度平均為79.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8個百分點。三是企業品牌意識明顯增強。2017年全省新增商標申請28.4萬件,新核準注冊14.1萬件,同比增長54.2%和29.5%,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申請量同比增長206.8%。到年底,全省有效注冊商標72.3萬件,同比增長22.1%,工商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711件;地理標志商標542件,居全國首位。
第二產業增幅居首,新興現代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新登記第二產業企業11.5萬戶,同比增長23.6%,增幅居三次產業之首,占新登記企業的2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6個百分點。在新登記企業總量下降的情況下,制造業新登記企業戶數同比增長5.7%。新登記建筑業企業和電力、熱力、燃氣、水等公用事業企業同比增長59.4%和37.4%,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
第三產業發展方面,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娛樂業新登記企業戶數同比增長49.1%、32.9%、32.6%和27.8%,而傳統的居民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新登記企業戶數同比下降24.0%和22.2%,房地產投資仍較為活躍,新登記房地產企業戶數同比增長50.8%。
總體來看,目前山東企業總量突破200萬戶,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到2017年底,全省實有企業225.9萬戶,繼廣東、江蘇之后第三個超過200萬戶。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8.4%,比全國平均增幅高了1.5個百分點,占市場主體總量的28%,提高1.1個百分點;實有企業注冊資本(金)1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9%。與2013年相比,2017年實有企業數量凈增加135.3萬戶,增長1.5倍,日均登記企業1348.2戶,比2013年的397.3戶,每天多登記950.9戶,增長2.4倍。年內,實有私營企業突破200萬戶,為209.7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8%,注冊資本(金)1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和39.2%,私營企業成為全省企業快速發展的絕對主力。2017年,我省制造業企業呈現回暖趨勢,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四新”經濟增長迅速,新登記“四新”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37.2%,新興現代服務業成為投資熱點,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