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今日透露,目前我國的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達到9960萬左右,預計在本月上旬達到1億家。張茅表示,在企業注冊便利化方面,按照世行的評估,我國這幾年來在180個市場經濟體中提高了65位。但我國的企業注冊時間還比較長,企業特別是拿到營業執照之后需要審批的事項還比較多,與發達國家相比,特別是與我國在世界經濟總量占第二位的情況相比,還不相適應。所以,國家工商總局今年在幾方面重點改革:
一是要全面推進“證照分離”。目前,在上海浦東新區進行了試點,把辦理營業執照之后存在的116項審批,采取了四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取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取消事后審批。第二種是承諾,企業承諾我在這方面要做到什么。第三種是改成備案,不用批。第四種是提高公開度和透明度,這個審批需要幾天,現在進行到什么程度,增加企業的預期。對于涉及到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些方面的那還是要嚴格審批。目前,在上海試點情況取得良好的效果,企業拿到營業執照以后就能夠很快進入經營狀態,提高了效率,縮短了辦企業的時間。工商總局已經部署,今年上半年在各地的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國家級新區和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目前有100多個地市開展了試點。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全面推開,進一步取消減少拿到營業執照之后的審批,讓企業盡快進入經營狀態。
二是大力推進全程注冊的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現在,工商總局已經開通了全程電子化,企業完全可以人不到工商部門就可以登記企業,而且也可以領取到電子營業執照。
三是關于企業名稱,因為我國企業現在數量比較多,3000多萬企業,名稱登記完全靠政府來審批效率較低。所以工商總局現在放開了各省的企業名錄庫,由企業自主選擇,沒有重復的就可以自行登記,這樣就進一步大大提高效率。
四是進一步簡化市場退出機制。就是大家常說的“能生不能死”,企業退出比較麻煩。工商總局將進一步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加快企業退出市場時間,也是為企業提供方便。
以北京、上海為樣本,我國企業進入時間是22天,有些地方3、5天就可以注冊一個企業,有些地方當天就可以注冊一個企業,但它抽取的樣本是22天。所以,在企業注冊便利化方面,改革空間還很大。工商總局計劃在今年在北上廣深等有條件的地方壓縮到OECD(世界經合組織)國家的標準就是8.5天,達到世界上的中上先進水平,有些地區可能時間上比這個還短,工商總局將以8.5天為目標,大幅度壓縮企業進入時間。到今年年底的時候,在北上廣深和其他更多有條件的地區達到這個水平。